MIXUP技术对模型的影响
if mixup_active:
        mixup_fn = Mixup(
            mixup_alpha=args.mixup, cutmix_alpha=args.cutmix, cutmix_minmax=args.cutmix_minmax,
            prob=args.mixup_prob, switch_prob=args.mixup_switch_prob, mode=args.mixup_mode,
            label_smoothing=args.smoothing, num_classes=args.nb_classes)
            
            
这段代码创建了一个名为"mixup_fn"的Mixup对象,如果"mixup_active"变量为True,则使用Mixup方法对输入数据进行数据增强,这是一种在训练期间增强模型鲁棒性的技术。具体来说,Mixup方法使用随机的线性组合将两个不同的输入样本混合在一起,从而生成一个新的样本。这个过程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new_x = lam * x_i + (1 - lam) * x_j
new_y = lam * y_i + (1 - lam) * y_j

其中,x_i和y_i是第一个输入样本的特征和标签,x_j和y_j是第二个输入样本的特征和标签,lam是一个介于[0, 1]之间的随机数,用于控制两个输入样本的混合程度。Mixup方法可以帮助模型学习到更鲁棒的特征表示,并可以降低过拟合的风险。

在这段代码中,Mixup对象的参数由一系列命令行参数(args)控制,包括"mixup_alpha"、"cutmix_alpha"、"cutmix_minmax"、"prob"、"switch_prob"、"mode"、"label_smoothing"和"num_classes"。这些参数用于指定Mixup方法的具体实现方式,例如混合比例、剪切比例、标签平滑、混合模式等等。这个Mixup对象可以作为数据增强的一部分,用于对训练数据进行处理,从而提高模型的性能和鲁棒性。
全连接层的作用是什么,数据维度会变化吗
全连接层是神经网络中常用的一种层,也称为线性层或密集连接层(Dense Layer)。其作用是将输入的特征向量进行线性变换,并添加偏置项,从而生成新的特征向量。

具体来说,全连接层的输入为一个向量或矩阵,其中向量对应于单个样本的特征向量,矩阵对应于多个样本的特征向量。全连接层的输出也是一个向量或矩阵,其维度由全连接层中的神经元数量决定。在全连接层中,每个神经元与输入向量中的每个元素都有连接,因此可以捕捉输入向量中的所有特征信息,并生成新的特征表示。

在神经网络中,全连接层通常用于将低级特征转换为高级特征,增强模型的表达能力和分类性能。例如,在图像分类任务中,全连接层可以将卷积层中提取的空间特征和通道特征进行组合,生成更具有判别力的特征表示,从而提高模型的分类准确率。

在全连接层中,数据的维度通常会发生变化。具体来说,如果全连接层的输入是一个大小为(batch_size, input_dim)的矩阵,其中batch_size表示批次大小,input_dim表示输入特征向量的维度,而全连接层包含n个神经元,那么全连接层的输出将是一个大小为(batch_size, n)的矩阵,其中批次大小batch_size不变,而输出维度变为n。因此,全连接层的作用不仅是生成新的特征表示,同时也涉及到数据的维度变换。
线性层代码分析
class Decode_Block(nn.Module):
    def __init__(self, inplanes):
        super().__init__()
        self.linear = nn.Linear(inplanes, inplanes, bias=False)
        self.linear2 = nn.Linear(inplanes, inplanes, bias=False)

    def forward(self, x):
        x = self.linear(x)
        out = self.linear2(x)
        return x, out经过这个层,数据的维度会怎么变化
经过Decode_Block模块的前向传播过程,输入张量x的维度不会发生变化。具体来说,输入张量x的维度为(inplanes,),其中inplanes表示输入特征的维度,也是线性层的输入维度。在模块中,x首先通过self.linear线性层进行变换,其输出维度仍为(inplanes,),表示对输入特征进行了线性变换。然后,x再次通过self.linear2线性层进行变换,其输出维度仍为(inplanes,),表示对上一层的输出进行了另一次线性变换。

总之,Decode_Block模块的作用是对输入特征进行两次线性变换,输出两个张量x和out,其维度均为(inplanes,)。在具体的Transformer decoder中,Decode_Block模块通常被多次堆叠在一起,以构成完整的解码器层。整个解码器层会接收来自编码器的特征向量作为输入,输出解码后的特征向量,其维度与输入特征向量相同。


作用是什么
Decode_Block模块是Transformer中decoder部分的基本模块之一,其作用是对编码器输出的特征向量进行解码,即将编码器的输出特征向量转换为目标序列或目标特征向量。

具体来说,Decode_Block模块通过两个线性层对输入特征向量进行两次非线性变换,增强了特征向量的表达能力,使其更容易被模型所理解和利用。其中,第一个线性层可以看作是自注意力层,用于计算输入特征向量中不同位置之间的相似度,从而捕捉输入特征向量之间的关系。第二个线性层则可以看作是前馈神经网络,用于进一步映射输入特征向量的表示,从而更好地适应特定任务。

在Transformer decoder中,通常会将多个Decode_Block模块堆叠在一起,以构成完整的解码器层。整个解码器层会接收来自编码器的特征向量作为输入,输出解码后的特征向量,其维度与输入特征向量相同,用于进行下游任务,如机器翻译、文本生成等。

总之,Decode_Block模块是Transformer decoder的基本模块之一,其作用是对编码器输出的特征向量进行解码,增强特征向量的表达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特定任务。
TRANSFORMER代码分析
def __init__(
            self, dim, num_heads, mlp_ratio=4., qkv_bias=False, drop=0., attn_drop=0., init_values=None,
            drop_path=0., act_layer=nn.GELU, norm_layer=nn.LayerNorm):
        super().__init__()
        self.norm1 = norm_layer(dim)
        self.attn = Attention(dim, num_heads=num_heads, qkv_bias=qkv_bias, attn_drop=attn_drop, proj_drop=drop)
        self.ls1 = LayerScale(dim, init_values=init_values) if init_values else nn.Identity()
        # NOTE: drop path for stochastic depth, we shall see if this is better than dropout here
        self.drop_path1 = DropPath(drop_path) if drop_path > 0. else nn.Identity()

        self.norm2 = norm_layer(dim)
        self.mlp = Mlp(in_features=dim, hidden_features=int(dim * mlp_ratio), act_layer=act_layer, drop=drop)
        self.ls2 = LayerScale(dim, init_values=init_values) if init_values else nn.Identity()
        self.drop_path2 = DropPath(drop_path) if drop_path > 0. else nn.Identity()
它都有那些层,作用是什么

这段代码中的类定义了一个基本的Transformer模块,其包括了多头注意力机制和前馈神经网络。具体来说,该模块包含以下几个层:

- norm1: LayerNorm层,用于对输入特征向量进行归一化处理。
- attn: Attention层,用于计算输入特征向量中不同位置之间的相似度,从而捕捉输入特征向量之间的关系。
- ls1: LayerScale层,用于对Attention层的输出进行缩放,以避免梯度消失或爆炸。
- drop_path1: DropPath层,用于实现随机深度剪枝,以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
- norm2: LayerNorm层,用于对Attention层的输出进行归一化处理。
- mlp: Mlp层,用于进一步映射Attention层的输出,从而更好地适应特定任务。
- ls2: LayerScale层,用于对Mlp层的输出进行缩放,以避免梯度消失或爆炸。
- drop_path2: DropPath层,用于实现随机深度剪枝,以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

总之,这个Transformer模块包含了多个层,其中包括了自注意力层和前馈神经网络层,用于对输入特征向量进行表示学习和特征提取。这些层可以被堆叠在一起,以构成完整的Transformer编码器或解码器,用于处理序列数据、图像数据等任务。
cos_sim = F.normalize(x, dim=-1) @ F.normalize(self.prompt[None, …, None], dim=1) # B, N, 1
这行代码的作用是计算输入张量 `x` 和模型参数 `self.prompt` 之间的余弦相似度。具体来说,它对输入张量 `x` 进行了 L2 归一化操作,然后将其与模型参数 `self.prompt` 进行 L2 归一化后的转置矩阵相乘,得到一个 B×N×1 的输出张量,其中 B 是输入张量的批次大小,N 是输入张量中每个向量的维度。

在这里,`F.normalize(x, dim=-1)` 的作用是对输入张量 `x` 在最后一个维度上进行 L2 归一化,即对每个向量进行 L2 归一化,使得每个向量的 L2 范数为 1。这个操作可以使得输入张量中的向量更容易进行相似度计算,因为 L2 归一化后的向量在欧几里得空间中都位于单位球面上,距离可以转化为余弦相似度,更易于计算和比较。

然后,`F.normalize(self.prompt[None, ..., None], dim=1)` 的作用是对模型参数 `self.prompt` 进行 L2 归一化,并将其扩展为一个 B×1×D 的张量,其中 D 是模型参数 `self.prompt` 的维度。这个操作可以使得模型参数 `self.prompt` 可以和每个输入向量进行相似度计算。

最后,`@` 运算符表示矩阵乘法,它将 L2 归一化后的输入张量和转置后的 L2 归一化的模型参数进行矩阵乘法运算,得到一个 B×N×1 的张量,其中每个元素表示输入张量中的一个向量与模型参数之间的余弦相似度。

文章作者: genius dragon
版权声明: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別声明外,均采用 CC BY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来源 genius dragon !
  目录